去太行山旅游不过是两天的行程。距离现在已经有十二天了,而距离写第一站时,居然也间隔了九天的时间,已经是写回忆录的节奏了——有些旅程,需要反复回顾,不断揣摩,一点一滴的唤起。当然这是比较文艺的表达,而事实是:一直忙,今天晚上算是有点空闲,将这一站的旅程写出来,算是送给一直关注我的粉丝朋友们的七夕节礼物吧!这样说虽然有点矫情,但是生活总是需要些仪式感,希望你们能够喜欢这份礼物,喜欢这种给予礼物的方式。


11-(1).jpg


去太行山之前特意看的天气预报,说是那两天有小雨。第一天天气明朗清新,整个红豆峡行程都散发着阳光明媚的热情,纷纷说天气预报不准。第二天吃早饭的时间,小雨就开始飘飘洒洒了。到达八泉峡景区门口,手臂上挂满了雨衣的小商贩们不知从哪里忽然一下子涌了出来。简短几句的推销,鞋套、雨披,都陆续转到了游客身上。不过半个小时的时间,景区那些个悠闲的着各色衣衫的男男女女,都变成了装在艳丽雨衣里的匆忙的旅人。艳黄、鲜绿、绯红、湛蓝,一个个排着队,等待一场即将到来的雨中之行。


11-(2).jpg


话说那天的下雨时间,就是在门口等候景区开门的那半个小时。山脚下的雨,仿佛就是专门为那些小商贩准备的。在登山的过程中,我一直在想,此时的山脚下,是不是依然在飘雨呢?雨是太行山迎接旅人的一种方式,也是太行山馈赠给当地人的生存礼物。

入得景区,就匆忙坐上了电瓶车。不过几分钟的路程,开始转游船。我们专门选择了一条没有顶棚的船,反正也没有了雨。没有了顶棚的游船,开放而敞亮,适合于观光。

游船穿行在山谷中,缓缓前行,陡峭的山体就在身边,慢慢后退。黝黑的山石,附着墨绿的植株,保驾护航般的沉静与敦厚。水是很纯净的那种绿色,静静的流淌,温和而娴雅。置身于山谷之中,只想把所有的感官都调到最敏感的度数,听着潺潺流水声,望着山的冷峻与狭缝里露出的山的秀美,感受到峡谷特有的潮湿的凉爽。只差用手去触及,用身体去拥抱。游船上的时光很短,就到达了可以徒步的地段。而八泉峡那震撼人心的美此时仿佛才开始真正揭开面目。


11-(3).jpg


与红豆峡的钢筋铸成的台阶不同,八泉峡的路是水泥浇筑而成,粗壮的、柔滑的,带有自然的弯曲美感。徒步登攀的这段时光,最为常见的美景就是山涧中气势磅礴的水流,从山上呼啸而下,哗哗作响,在雾气腾腾的山谷中回荡,仿佛置身于仙境一般。从山上冲下来的水,是有力量的,冲击着山石,带着狂野的气息。而山谷两岸的零星的粉色的、紫色的小野花,绽放着娇羞的笑颜——由于我们是第一批进入景区的游客,此时的鸟虫还在沉睡,山谷很静谧。除了哗哗的水声与人们的赞叹声,这里是如此的安静。这话说起来有些矛盾,但又在情理之中:山谷在静谧的享受着自己的清晨,鸟虫不语,唯有小花与山水保持着常态。娇羞的开放,欢畅的奔腾,本就是他们安静做自己的方式。而游人们那一声声赞叹,又让这山谷感受到了来自于外界的欣赏。这种欣赏没有打破太行山山谷的幽静之美,这不过是点缀,是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相呼相应的方式。

一路是山涧奔流的奇美,大约过了四十分钟的行程,便见到一条规规整整的瀑布迎面而下,那里是山涧奔流的源头。瀑布是一条人工筑起的高堤,虽然有些气势,但是缺少了些自然的韵律,因而将美打了些折扣。

带着些许的遗憾开始继续攀登,很快就到达山顶。到达山顶时又有些下雨的迹象。云雾缭绕的山尖,雨气濛濛。云雾是缓缓流动的,一会儿是带状,一会儿是絮状,一会儿聚集,一会儿消散。飘忽不定的犹疑与忐忑,仿佛是欲语还休的少女一般。

纵然是依依不舍,还是要踏上下山之路。这是无奈,也是考验:下山时才感觉到劳累,斜着身子,缓缓而下,每一步都顿的屁股疼、腿疼。这就是太行山的美吧,美到仿佛无法触及,无力触及,却偏偏要极力去触及,怎能不让人用尽全力?怎能不给人留下切入体肤的痛感?

而经过了接近半晌的徒步而行,此时太行山的鸟虫们开始活跃起来了,唧唧啾啾,是在跟我告别吗?诚意很足,韵律感稍差,这就是太行山的告别语,一声欲挽留,一声又咽下,一声道珍重,一声轻嘱托。而我,除了默然离去,再没有其他的回应。

此次行程,对于我来说,与以往的旅行最大的不同,就是不再愿意拍照留念。与太行山八泉峡的这次亲密接触,我很享受这相处的过程。不愿意分出任何一点时间与心思放在表达自我上。我只想用更多的、再多的时间来欣赏、来连接、来品读。我无需用什么来证明我曾经来过。我坚信:这里的每一块山石一定记得,这里的每一缕泉水一定记得,记得这样的一个我,这样一个忘了我是我的我。

 

来源:齐河赵老师

原创: 赵冬梅